退避三舍的意思和历史背景

2022-11-27 投稿:温惠玲 分享

中国古代历史之春秋的成语历史典故——退避三舍。“退避三舍”这一成语典故最开始源于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其全文以下:

“秋春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优待重耳,并问:“大少爷若反晋国,则缘何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华,其辟君三舍。”

这句话的意思是讲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跑来到楚国,楚成王用诸侯国的礼仪知识招待重耳,而且问重耳:“倘若你回到了晋国,将怎样回报我对你的这类恩遇呢?”重耳回应说:“倘若荣幸获得您的庇佑返回晋国当上君主,假如晋楚两国之间领兵在中华农田上相逢了,我当绕行您倒退九十里”

#退避三舍的意思和历史背景#相关文章

退避三舍的意思是什么简写

退避三舍的意思是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退避贤路,退避: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出处】:《史记•

0.2万人浏览 退避三舍避免冲突比喻退让和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