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怎么形容
一毛不拔”的广告语与梁新记牙刷如影随形。
上世纪30年代广州凡旺地都有“梁新记”销售网路扩展至全国
说起“一毛不拔”,大家都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好词,可在上世纪30年代的广州繁华地带西濠口,偏偏挂着一个硕大的广告灯箱,上面“一毛不拔”几个大字特别醒目,引得路人个个停下脚步,多看上两眼。原来,这是当时最知名的牙刷品牌——梁新记牙刷的广告,“一毛不拔”正是形容牙刷的坚固耐用。此外,梁新记牙刷还聘请了几十个“行街仔”,背着牙刷箱四处沿街叫卖,箱子上一边写上“一毛不拔”,一边写上“脱毛包换”,有嗓子好的“行街仔”,把一句“有一毛不拔嘅梁新记牙刷卖咧”喊得像唱歌一样,使得“梁新记”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正是靠着别出心裁的广告语和无孔不入的推销术,“梁新记”从不起眼的流动摊档起家,先在广州打出一片天下,以至“凡有旺地必有梁新记”,后来更在全国范围内构建起庞大的销售网络,连京沪线、京广线沿线的民房上都画满了“梁新记牙刷一毛不拔”的广告,当时鼎鼎大名的美人鱼杨秀琼也曾为它大做宣传。我们说小小一支牙刷撑起一个商业帝国,还真不算夸张,而一直到今天,很多老一辈的人提起“梁新记”
一毛不拔最初是指哲学家
“一毛不拔”最早是孟子批评战国时的杨朱用的词语,杨朱: 战国初哲学家。又称杨子、阳子居、阳韩生。魏国人。相传其反对墨子“兼 爱”说及儒家伦理思想,主张“贵生”、“重己”,“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重视
一毛不拔典故出处
一毛不拔,成语,意思是: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成语辨析:一毛不拔和“爱财如
一毛不拔的意思比喻什么人
古代有个富翁,大家都叫他六叔,他十分吝啬。由于他整天盘剥穷人,累得病倒了,差一点昏死过去。三天后,他稍稍清醒了一下,看见屋里挤满了送终的亲友,想要表示什么。他的大侄说:“六叔,是不是还有两个亲人没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