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气重怎么调理
首先我们要了解脾的生理功能,脾出现问题又会出现哪些方面临床表现,真对病因在去用药调理,方能药到病除。下面就脾的生理功能简单叙述一下:
脾位于中焦,它的生理功能有主运化,统血,主肌肉及主四肢的作用。开窍于口, 其华在唇。脾与胃相表里,为“后天之本”。
1.主运化
脾主运化的作用,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
(1)运化水谷精微:主要的是指脾有消化饮食和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食物经过消化后,其中的水谷精微物质须由脾脏来收,并将其上输于肺,由肺贯注心脉,再通过脾经和血脉到达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各个组织器官。总之五脏六腑需要的水谷精微,都有赖于脾脏的运化作用,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实际上即指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等功能所以脾气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失职时,就会出现腹胀、腹泻、倦怠、消瘦、营养障碍等病证。
(2)运化水湿:主要是指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脾在运输水谷精微到达周身各处的同时,又把经各组织器官利用后而多余的水液,运输于肾,送到膀胱,排泄于体外,从而维持人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使体内各个组织,既得到水液充分的濡润,又不致有水湿的潴留。若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就可导致水湿潴留的各种病变:聚湿生痰则为痰饮;溢于肌肤则为水肿;停留肠道则为泄泻 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两方面的作用是互相联系的。因此,脾的运化功能失常,两方面的病理表现常常互见。
2.主统血
统,是统摄、控制、管辖的意思。脾统血是指脾脏有统摄血液,使其不致溢出脉外的作用。这种功能主要是由脾气来完成的。因为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化生之源,气为血帅,又能摄血。故脾气健旺,则人体气血充沛。血既有所生,亦有所统,而不致于外溢。如果脾气虚衰,失去统摄之权,则血离脉道,出现种种失血病证。如长期便血、妇女崩漏等。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脾不统血”也就属于“气不摄血”的范围。
3.主肌肉、四肢
脾主肌肉,是由于脾的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决定的。脾为“后天之本”,脾脏运化水谷精微以营养肌肉,营养充足,则肌肉丰满。所以脾脏运化功能的是否正常,势必关系到 肌肉的生长与盛衰。《素问·痿论》说:“脾主身之肌肉”就是这个含义所谓脾主四肢,
主要是指主持四肢正常活动的营养。当脾健旺,清阳之气布流全身,输送营养充足时, 则肌肉丰满,四肢轻劲,灵活有力。反之,如果脾失健运,清阳不布,营养缺乏,必致肌肉萎软,四肢倦无力。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开窍于口,是说明人体的饮食、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有关。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若脾失健运,则可见食欲的改变和口味的异常,如不欲饮食,口淡乏味,以及湿邪困脾的口腻、口甜等。故《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脾主肌肉,口为脾窍,因此口唇也常能反映出脾主运化水谷功能的盛衰。如果脾气健运,肌肉营养充足,则口唇红润光泽;脾气不健,运化水谷精微失职,特别是慢性消化不良病人,常见口唇萎黄不泽,所以说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