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人2攻略罗盘
一哥“俗眼看社会”之——
丧事规矩不可少
豫东平原,老子故里,孔圣问道,王禅成仙,交通多不便利,经济也欠发达,以书法、教育独树一帜的文明之乡,以文化人积淀了对古传统的坚守,也潜移默化于各种习俗礼仪之中。
葬礼是大事,是对老人孝敬的最后总结,是家庭形象的集中展现,是整个家族整个村庄和谐共处的文明行动,是传承文明教育后人的有效载体,也是社会规矩的一次再教育。
老人走了,最好的是儿女子孙侄子女婿能守在床前,断气也会些许安然,一般长子用细棉絮丝放在死者的鼻孔前以示最后确认,然后赶快动手穿准备好的孝衣,由长子先反套在自己双臂之上,然后面对面往死者身上翻套,一般人走时都会有遗屎尿的,最好用温水清理一下,内衣内裤必须除去,不穿半截衣服入土。衣服穿好之后,是要烧倒头纸的,并用黄裱纸盖脸,铜钱咬唇,腰下鞋底最好也垫上两枚,然后放鞭炮告知左邻右舍。
一般村上都有管事的,家人去请来先虑一下大致事宜,然后着人通知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现在通讯工具发达了,过去这件事是大活,当然姥娘家是要孝子亲自去的,着重孝,步行入村,见人下跪,到姥姥家门口长跪,直到家人扶起起屋,门边躬立,是坐不得的,舅舅再让,最多低凳屈身,向舅舅哭诉老人死亡的细节,痛恨自己的不孝,舅舅劝着,说出办事的一些要求,比如用棺、用孝、去多少人、行什么礼、出殡时辰、埋葬方式等,讲究人家详细到每一细节,孝子一一答复,然后叩首告退。
一般现在多排三(即死后的第三天)入葬,也有排五、排七的,排九已经是国葬了,不敢用,前两天死者榻前烧纸燃灯,远亲及死者或子女朋友可前来吊唁,以默哀礼即可,至于丧事的具体吃喝招待事项,丧事“大总理(类似于治丧委员会主任)”已吩咐定了,不必操心,村里人也早已各负其责了。葬礼正在以它的规则进行着。
葬日到来的前一晚上,孝子是要顶供的,是在老人灵堂前的一次祭拜仪式,对于年轻人也是一次礼仪现场教学,顶供多用二十四拜,应该是三拜九叩(周礼规定用于天地君师父的至高礼)礼的升级版,三上香三献爵二十四个头是最基本的,细节也不怕,礼仪先生有指挥,在跪、拜、起、进、上香、献爵的高声里完成也不太难。
葬日一早,若不火化,是要移灵入殡的,一番烧拜之后,长子抱头,次子侄子女婿抱腿托腰,把老人移入棺材,放平扶稳,盖又棉被,三长两短到位,棺盖错缝,以供瞻仰,现在各地推行火葬,此程序多是撒灰入棺了。
移棺入灵棚,孝子献祭,各家亲友随来随祭,一般一礼四叩或是行默哀礼,仪式进展也快,姥姥家是最后出场的,孝子贤孙远迎长接,到家先入席吃饭,然后孝子三请罪,姥姥家主事的领人祭拜,孝子长跪答礼,舅父开口,合棺钉盖,礼仪高喊起殡。
起殡的讲究颇多,孝子跪请各方,众人抬棺起灵,孝子背幡拄杖,牢盆摔碎,孟婆汤倒撒,村口路口换人再祭,至坟坑前停丧现场孝子复祭,舅舅家祭,子侄女婿外甥等再祭,祭毕,众人解杠去鞕,孝子肩扛棺头,众人绳索稳抬,下葬三祭封土,烧纸结束葬礼。
至于谢孝、五七、百天、三年,也是葬礼的延续,规矩少了许多,多有纪念之意了。
葬礼的规矩各地多有不同,这里只说个大致,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