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的成语典故
2022-11-18
投稿:胡台泰 分享
有个关于“一毛不拔”的故事。说有只猴子老死后对阎王表示下辈子要做人。阎王就说要把它的毛都拔光才行。可刚开始拔毛猴子就疼痛难忍,阎王就说:“看你一毛不拔,怎么能做人呢?”
这当然只是神话或传说,在孩子们眼中不过是有趣的故事罢了。再加上“画龙点晴”等等成语典故都带有神话传说的色彩,对于这种故事就不必深究了。但是很多年后我却从其它书上得知了“一毛不拔”真正的典故根本不是这样。那个真正的典故出自《孟子》:“杨子取唯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意思是说杨子(杨朱)主张“唯我”,非常自私又很吝啬,拔他一根汗毛即使对天下都有利也不答应。所以“一毛不拔”真正的含义是形容人自私、吝啬。
#一毛不拔的成语典故#相关文章
一毛不拔的意思和修辞手法
1、一毛不拔,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máo bù bá,意思是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2、成语故事墨翟,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史称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
分享
0.2万人浏览
一毛不拔修辞手法指吝啬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