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意思造句
意思
【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造句
1. 你这样解释岂非是自相矛盾?
2. 他刚才说的话自相矛盾,肯定是在说谎。
3. 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
4. 这篇文章逻辑混乱,自相矛盾,需要进一步的修饰。
5. 我们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
6. 这次反弹在自相矛盾之中瘫痪。
7. 还原情境可以避免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的错误出现。
8. 如果自相矛盾,那它就是不可靠的了。
9. 他的个性遇事犹疑不决,说法常前后自相矛盾。
10. 安静并舞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11. 你竟然对自己提出的议案投下反对票,这种行径简直是自相矛盾!
12. 这个家伙说的话前后自相矛盾。
13. 如此自相矛盾的四句话却蕴含了深刻的意义。
自相矛盾课文原文图片
zì xiāng máo dùn自相矛盾chǔ rén yǒu yù dùn yǔ máo zhě,楚人有鬻盾与矛者,yù zhī yuē:"wú dùn zhī jiān,誉之曰:“吾盾之坚
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自相矛盾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三思而后行。世上不大可能同时存在无坚不摧的矛和牢不可破的盾。自相矛盾,指的是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自相矛盾的典故
“自相矛盾”出自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
自相矛盾的意思40字?
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一则成语故事。描述的是: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
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
存在、成立的意思。原文:自相矛盾 / 矛与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
自相矛盾的注释和译文
楚人有鬻(1)矛与盾者,誉(2)之曰:“吾(3)盾之坚(4),物莫能陷(5)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6),于物无不(7)陷也!”或(8)曰:“以(9)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10)能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