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对比手法分析

2022-12-05 投稿:夏志豪 分享

四处对比:

1、将富家子弟的豪阔与作者自己的贫寒对比。

2、太学生们学习条件优越和作者自己学习条件低劣对比。

3、老师的严厉与自己的谦逊对比。

4、作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的对比。

作用是对比之中得出结论,鲜明且有说服力。更能突出在生活贫寒的条件下,刻苦勤奋,坚韧不拔的素数精神和虔诚求学的可贵。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

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全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用对比说理,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读来生动感人。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下了此篇赠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以勉励他人勤奋。

二、相关赏析

文章浑然天成,内在结构却十分严密而紧凑。本来文章所赠送的对象是一篇之主体。然而文章却偏把主体抛在一边,先从自己谈起,从容道来,由己及人,至最后才谈及赠送的对象。

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在文章的深层结构中,主宾之间有一种紧密的内在联系,时时针对着主,处处照应到主,而却避免了一般赠序文章直露生硬的缺点,使文章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在写作中又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使左右有对比,前后有照应,文章于宽闲中显示严整,“鱼鱼雅雅,自中节度”。这一点给人的印象也是十分深刻的。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手法分析#相关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课本

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

0.2万人浏览 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原文

送东阳马生序的翻译和注释

[1]嗜:特别爱好。[2]无从:没有办法。[3]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得到。[4]假借:同义复词。借。“假”也是借的意思。[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弗,不。“之”是

0.2万人浏览 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的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注释

节选第三段语段: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翻译: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

0.2万人浏览 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送东阳马生序原文

送东阳马生序划分层次概括

明朝文臣之首宋濂现身说法以自身艰难求学经历劝勉在太学求学的马生,刻苦勤奋,珍惜良好的条件,专心致志,对后辈寄予殷切的希望。

0.2万人浏览 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概括概括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多少字

共690字。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

0.2万人浏览 送东阳马生序送東陽馬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