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兴叹的故事
成语“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的《外篇·秋水》。
故事说是这样的:秋天的大水按着时令到了,无数支流的水都灌进了黄河。河面十分宽阔,水雾蒸腾,不论是河的两岸,还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简直分不清岸上的是牛还是马。这时呀,河伯欣欣然自我陶醉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河伯顺着水势向东前行,到了北海,朝东一看,只见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到这时,河伯才开始改变他那洋洋自得的神态,仰起头来对着北海神无限感叹地说:“俗话说:‘有的人懂得了一点道理,便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批评我这种人的啊。我曾经听人说过,孔子的见闻学识不算多,伯夷的德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以前我不信这话,现在我见到了你的广阔无边,才知道这话是真的啊。我如果不到你这里来,那就糟了。我将永远被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所耻笑了。”
这个成语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来人们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望洋兴叹什么意思解释
望洋兴叹[ wàng yáng xīng tàn ] 【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出自】:《庄子·
望洋兴叹的故事概括
1.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孔子 )。 2.有“亚圣”之称的( 孟子 )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3.《秋水》中对话的两个神话人物是 ( 黄河伯和北海若 )。 4.巴金的
河伯望洋兴叹的故事
“望洋兴叹”的道理:观察事物要全面客观准确,千万不要狂妄自大,自以为是,要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山更比一山高,做人要低调。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秋水》,故事梗概:秋天时洪水暴涨汹涌而至,众多河川夹带
望洋兴叹的故事和寓意简短
,“望洋兴叹”是一则富有浪漫主义情趣的故事。秋汛来了, 黄河水涨,一片汪洋;河水两岸及河中小洲之间,简直看不清对岸的牛马。黄河神河伯沾沾自喜, 以为天下的美景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但他跑到北海, 向东一
望洋兴叹的故事及寓意
1、望洋兴叹,出自于《庄子·秋水》,作谓语、宾语、定语,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为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2、望洋兴叹这个成语故事使我明白: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